壯闊台灣

創傷處置

Trauma Care

發生災難時,你有可能是傷者、目擊者、或是第一時間抵達的志願者。你需要知道如何進行基本的急救、如何協助傷勢危及生命的倖存者,同時也需要知道如何協助並安撫傷勢較輕的倖存者。

創傷檢查 MARCH

在該地區的所有倖存者都已移至安全區域,請對每個倖存者的狀況,進行徹底的全身檢查,包含那些看起來狀態不錯的人。


M 嚴重出血 Massive Bleeding

  • 目視有無明顯大出血
  • 傷者是否有反應

A 呼吸道 Airway

  • 傷者是否能夠說話
  • 傷者口中有無異物(液體或固體)

R 呼吸系統 Respiration

  • 傷者呼吸的深淺快慢
  • 胸部起伏是否對稱
  • 有無鈍挫傷

C 血液循環 Circulation

  • 膚色指甲床是否蒼白、濕冷
  • 快速「壓指甲床再放開」恢復血色的速度是否大於 2 秒
  • 胸腹部是否有明顯受傷

H 低體溫 Hypothermia

  • 體溫是否偏低(包含衣物浸濕)
  • 傷勢或環境是否可能造成逐漸失溫

M. 嚴重出血

大量出血比其他創傷機轉造成傷者更快速致死。大動脈受損可能使傷患2-4分鐘內流血致死,因此這類的出血必須立即被控制。如果無法控制出血,傷者會很快進入休克狀態。

  • 動脈出血:血液像是噴離身體,速度很快,血色呈現鮮紅色。
  • 靜脈出血:緩慢平穩的血流,血色呈暗褐紅色
  • 微血管出血:緩慢滲流,血色呈暗紅色
  • 直接加壓
    • 用乾淨的敷料放在傷口上後,施加穩固、直接的壓力。
    • 利用彈性繃帶包覆傷口來維持止血的壓力,最後打平結繫緊繃帶。
  • 填塞加壓
    • 針對四肢及交界處(軀幹與四肢的連接處周邊)大而深的傷口。
    • 這裡有重要血管,且位於深處,不易直接加壓觸及。
    • 可先用乾淨的敷料填滿傷口後,再進行表面的加壓。
  • 止血帶
    • 止血帶是一種能夠綁得很緊的綁帶,當綁在肢體上並絞緊綁帶時,會阻斷其肢體遠處的血液供應。
    • 將止血帶綁在傷肢上,在最靠近軀幹的位置(綁高)
    • 持續扭緊絞棒,直到出血停止或遠端無脈搏,這會很痛(綁緊)
    • 固定絞棒,記錄綁上止血帶的時間
填塞止血影片

A. 呼吸道

正常的呼吸是平順安靜的,當呼吸道有阻礙時,呼吸可能會產生異音,若呼吸道問題未及時排除,4-6 分鐘後便會造成腦部損傷。

在初步評估時以看聽觀察上呼吸道是否阻塞,當發現異常時需給予對應處置。


傷患身體的最佳姿勢,是不讓呼吸道有被阻塞的風險。換句話說,最佳姿勢就是不讓傷者的舌頭堵住氣道,並確保血液、血塊、口水、嘔吐物或是其他任何液體可以流出,若傷者有臉部創傷時要更加注意。

  • 快速評估:與患者對話。
  • 當傷患清醒、可流利對答時,很少需要立即性的呼吸道處置。
  • 記得持續評估(Reassess),因為病況隨時可能變化。
  • 將傷患翻身面朝上以利評估及處置。
  • 傷患有意識
    • 協助傷患採取任何輕鬆呼吸的姿勢(包括坐起來)
    • 面部嚴重受傷的傷患通常可以通過坐起來、身體前傾來保護自己的呼吸道。
  • 傷患意識不清
    • 無頸椎傷害之疑慮,使用「壓額抬下巴法」暢通呼吸道。
      • 一隻手掌放在額頭。
      • 把另一隻手的兩根手指放在下顎,把頭輕輕下壓並托起下顎。
    • 有頸椎傷害之疑慮,使用「下頷推舉法」暢通呼吸道。
      • 從傷者的頭部,將你的手放在傷者頭部的左右兩側,拇指指向他的下顎,並放在靠近傷者口部,利用你的手肘來做地面的支撐。
      • 在不移動傷者頭部和頸部的情況下:將你的手指滑到傷者下顎骨(耳下)轉角的位置,將下顎上推以打開呼吸道。
  • 傷者如果沒有意識,或是你無法持續從旁照顧,將他擺成側躺的復甦姿勢。
  • 這個姿勢能維持呼吸道的暢通,並避免舌頭、血、嘔吐或是其他任何液體影響傷者的呼吸。

R. 呼吸系統

生物體內將呼吸氣吸入體內並進行氣體交換的系統稱為呼吸系統。若發生障礙會影響身體氧合功能而帶來重大傷害,甚至導致生命危險。

  • 將耳朵靠近傷者嘴巴,看著傷者腳的方向,並放一隻手在傷者腹部
  • 注意胸部起伏 深淺快慢
  • 聆聽呼吸空氣交換(例:哮鳴、喘息)
  • 將手放在腹部感覺肺部的起伏
  • 注意胸部創傷急症及症狀,開放性氣胸、張力性氣胸。
  • 尋找胸腔傷口(軀幹前後左右)
    • 開放性氣胸 — 開放傷口,使用胸封貼片。
      • 用不透氣敷料封閉傷口;貼四面。
      • 持續監測是否惡化成張力性氣胸。
    • 張力性氣胸 — 針刺減壓。
患者出現以下狀況評估後—懷疑處置
胸部受傷機轉
焦慮
張力性氣胸針刺減壓
呼吸窘迫
呼吸頻率
發紺
開放性氣胸封閉開放傷口
胸部起伏不對稱(呼吸音減弱)其他問題心理支持 —
尋找處理其他可能問題

C. 血液循環

血液循環系統包括心臟與血管,當血液循環不良時,無法提供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到各個組織和器官,會導致細胞、組織和器官停止運作,人體將進入休克狀態。

  • 檢查休克症狀:快速辨識休克症狀
  • 急促且淺的呼吸:呼吸次數是否一分鐘超過 30 次?
  • 快速壓指甲床再放開變色的速度是否 >2 秒:檢測橈動脈的有無或膚色是否蒼白來檢查血液循環
  • 無法遵循簡單指令:透過簡單指令檢查精神狀態(例:捏緊我的手)
  • 注意意識以及變化
  • 維持呼吸道暢通
  • 橈動脈
  • 頸動脈
  • 控制明顯大量的出血
  • 檢查止血帶、加壓繃帶
  • 保持傷者的體溫
  • 保暖
  • 補充體液

小提醒:
避免過於粗魯或是過度處理傷者。不要給意識不清的傷者食物或任何飲料。

CPR

記得:你的環境很可能不適合嘗試 CPR

H. 低體溫

身體失溫會造成會造成凝血功能異常,當身體散熱速度快於產生熱量的速度,並且體溫降至 35°C (95°F) 以下時,就會發生體溫過低。 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

  • 體溫低於 35°C
  • 皮膚變紅或變藍
  • 末梢肢體麻木
  • 不停發抖
  • 胡言亂語
  • 失去記憶
  • 無法預測的行為
  • 昏睡

輕微失溫,只需用加熱的毯子蓋住,並喝下溫熱液體。

如有任何嚴重失溫出現,請立即就醫。在接收醫療協助前,請參考以下照護原則:

  • 保持輕柔,過度劇烈移動,可能導致心臟驟停。
  • 除去濕的衣物,必要時剪掉,避免過度移動。
  • 將傷者全身含頭部,包裹在毯子或是睡袋中。
  • 將患者移到溫暖乾燥的地方,或擋風保暖。
  • 監測呼吸,如果出現呼吸停止,需要立即心肺復甦。
  • 提供溫熱、甜的,不含酒精性飲料和食物給有意識的傷者。
  • 不可熱敷受低溫影響的肢體,可能導致冰冷血液回流心臟致命。

現場照護

進行現場照護前,確認已完成下列三項:

  • 依照 SMART 準則位於相對安全處。
  • 完成 MARCH 創傷檢查,並已緊急處理致命問題。
  • 確認傷者目前仍有呼吸與脈搏。

在醫療人員抵達前,可以針對以下常見受傷情形進行初步處置:

燒燙傷很危險,因為人體一旦燒燙傷,皮膚就會失去保護作用,會造成細菌感染、脫水、失溫等。即使傷者在送醫的第一時間還意識清醒,也很可能因為小小一個感染,短時間內病情惡化、甚至死亡。將傷害減到最低程度的關鍵是正確急救處理的方法。


燒燙傷患處的嚴重性取決於以下幾點

  • 燃燒物的溫度
  • 傷者暴露在高溫中的時間
  • 被燒傷的部位
  • 被燒傷的範圍
  • 被燒傷的深度

燒燙傷的深度可以穿透以下三層的皮膚

  • 表皮層,最外層皮膚,包含神經末梢,毛髮會穿透這層。
  • 真皮層,中層的皮膚,包含血管、油腺、毛囊、汗線。
  • 皮下組織層,最深層皮膚,包含血管並覆蓋在肌肉上。

吸入性燒燙傷

  • 當現場可見火與濃煙時,檢查傷者是否有吸入濃煙的症狀。大部分的火災罹難者(60%-80%)是由於吸入濃煙導致。
  • 吸入性燒燙傷的症狀不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出現,有時候會在好幾個小時之後,甚至24小時後才出現。

吸入濃煙的症狀

  • 突然失去意識
  • 呼吸困難或是上呼吸道阻塞的跡象
  • 口鼻附近有煤灰
  • 面部毛髮燒焦的痕跡
  • 臉部或頸部附近有燒燙傷

燒燙傷患處的處置

  • 對於所有全皮層損傷的傷者,都進行休克處理。
  • 初步處理方式:
    • 將燒燙傷的身體部位浸入冷水一分鐘。
    • 用泡過冷水並擰乾的敷料覆蓋。
    • 用乾燥的無菌敷料,鬆垮的覆蓋燒燙傷部位。
    • 當燒燙傷部位在手腳時,鬆垮的將手指和腳趾一個個包起。
  • 鬆開衣物:
    • 不要移除組織碎片
    • 不要戳破水泡
    • 不要移除黏住的衣物碎片(剪除在燒燙傷部位周遭的布料)。
    • 如有需要,移除首飾。
  • 不可使用的處理方式:
    • 不可使用冰塊,冰塊會導致血管收縮。
    • 不可使用抗菌劑、軟膏或是其他的治療方法。
    • 不可一次替超過 15% 身體表面積進行降溫(大約是一個手臂)。

當皮膚或眼睛接觸到酸性或鹼性刺激物,化學物質與該部位產生化學反應或滲透到體內時,即會造成化學灼傷。若吞服化學物質,也會腐蝕內臟。一但發生灼傷時,應保持冷靜,立即做關鍵處置。


  • 化學灼傷並不是經由高溫造成,且很多時候並不明顯。如皮膚有燒燙傷跡象,但附近卻沒有明顯火源,可懷疑是化學灼傷。
  • 保護自己避免接觸到化學物質。使用個人防護裝備(PPE)。
  • 移除所有可能被影響到衣物及首飾。
  • 如果刺激物是乾的,盡量小心的將刺激物全部拂去。注意拂去的方向,往眼睛外、傷者外、你以外的角度拂去。
  • 在冷的流動水下沖 15 分鐘,將化學物質沖掉。流動水能夠快速稀釋掉化學物質,避免皮膚損傷加劇(但請在接觸水之前排除是遇水易燃物質)。
  • 敷上濕冷的敷料來減少疼痛
  • 用乾燥的無菌或乾淨的敷料,鬆垮的覆蓋損傷部位,以避免衣物黏在傷口上。
  • 如果需要,對傷者進行休克處理。

應變措施

  • 保持呼吸道暢通
  • 盡快尋求專業醫療人員協助

頸椎是由七個骨頭組成,頸椎內有脊髓及神經,是負責傳達大腦命令的重要管道,它受傷是很危險的,甚至可能致命。頸椎受傷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、運動傷害、 用力扭轉脖子、外力撞擊及高處跌下。


封閉式的頭部損傷是一種腦震盪型的損傷,而不是開放式的傷口(例:割傷或撕裂傷)

表徵或機轉

  • 意識改變
  • 傷者無法移動一處或是多處身體部位
  • 頭部、頸部或背部有嚴重的疼痛或是壓力感
  • 四肢刺痛或麻木
  • 呼吸困難、視線模糊
  • 血液或液體從耳或鼻流出
  • 粗重的呼吸、頭部 / 脊椎的瘀傷或變形
  • 耳後或眼周的瘀傷
  • 雙眼瞳孔大小不一致
  • 癲癇
  • 暈眩 / 嘔吐
  • 在倒塌建物的沈重瓦礫堆下找到的傷者

固定頭部

  • 使用背板(例:門、桌板、建築材料)來支撐頭部、頸部或脊椎
  • 將襯墊材料(例:毛巾、衣物)塞緊,以固定好頭部、頸部或脊椎。

小提醒:
如果你或是傷者面臨直接的危險,確保安全將會是比任何可能的脊椎受傷還要重要的事。盡快將你和傷者移動到安全的區域。

骨頭挫傷指的是骨頭表面上的細微傷口。當血液和其他液體積聚在傷口時,會產生血腫和瘀青;和骨折不同的是,骨折屬於深層骨骼的損害,而骨頭挫傷則可能傷及任何層面的骨頭,尤其是靠近皮膚表面的骨頭最容易受到傷害。


固定及處置

  • 固定傷處以及傷處上方和下方的關節。
  • 骨骼傷害可能會出現腫脹的情況。 必要時移除有束縛性的衣服,鞋子和首飾,以避免血液循環遭到侷限甚至切斷。
  • 夾板是固定傷處最常見的方法:
    • 軟性材料
    • 利用毛巾、毯子或枕頭包覆,在綁上繃帶或軟布固定。
    • 剛性材料
    • 紙板、金屬片、折起的雜誌或報紙。
    • 夾板。
    • 壓舌板(通常用於手指和腳趾,但也可用於腿部; 將受損的骨頭固定在相鄰未受損的骨頭上。)
    • 使用柔軟的材料填塞夾板和身體部位之間的縫隙。

軟組織傷害包括扭傷、拉傷和撞傷。 大多數軟組織傷害都很輕微,通過休息、冷敷、緊壓和抬高受傷部位就可以治愈。 非處方止痛藥也有助于緩解疼痛。


處置準則:

  • 建議前 48-72 小時冰敷
  • 每次冰敷 15-20 分鐘

Protection—保護

Rest—休息

Ice —冰敷

Compression—加壓包紮

Elevation—患肢抬高

急性傷口是指因遭外力組織結構受到破壞,包括擦傷、撕裂傷、穿刺傷、刀傷、燙傷、手術傷口。慢性傷口是指長久(超過 3 個月)無法癒合的傷口,包括褥瘡和糖尿病足潰瘍性傷口等。


控制出血

(請參照控制大量出血頁面)

照護傷口

  • 使用空針筒,乾淨、室溫的水沖洗傷口
  • 在傷口上使用無菌敷料
  • 使用繃帶來固定敷料
  • 停止出血:移除敷料,沖洗傷口,每4-6小時確認是否有感染的跡象。
  • 繼續出血:追加新的敷料在現有的敷料上,抬高傷口並保持加壓。

小提醒:

  • 不可使用雙氧水(過氧化氫 hydrogen peroxide H2O2)
  • 不可刷洗傷口

感染的跡象

  • 傷口附近腫脹
  • 皮膚顏色變化
  • 傷口滲液
  • 傷口有紅色條紋

截肢可能是因為創傷、疾病或手術而切斷人體的一部分。截肢主要分爲腿部截肢及手部截肢。

人們要截肢可能是因爲患上食肉菌、糖尿病或癌症等症狀,或甚至遇上戰爭、恐怖襲擊或地震等災害。


控制出血

(請參照控制大量出血頁面)

清潔傷口

(請參照傷口照護頁面)

如果找到切斷的身體部位,請遵循下列事項

  • 乾淨布料包覆斷肢。
  • 乾淨塑膠袋裝布料包覆的斷肢。
  • 將乾淨塑膠袋放入冰塊中(例如另一塑膠袋裝冰塊),注意不讓冰塊與水進入乾淨塑膠袋。

眼睛是一個直徑大約 23~24mm 的球狀體。眼球位於眼窩裡,眼窩周圍的眼眶骨是由頭蓋骨的額骨、顴骨、蝶骨等構成,這樣的解剖位置形成保護眼球的重要機制。


眼睛受傷勿重壓,先觀察眼睛視力是否受到影響,如果視力已經受到影響或出血,用乾淨紗布輕輕覆蓋,儘速就醫。當眼睛有明顯有傷口,不建議沖洗。

處置原則

  • 眼外異物,清除異物
  • 眼內異物,盡早手術
  • 眼球破裂,包紮送醫
  • 酸鹼燒傷,徹底沖洗
原因處置
灰塵、睫毛等異物入眼先閉眼休息,讓眼淚將異物沖出來,或利用人工淚液、洗眼液、無菌生理食鹽水稍加沖洗眼睛。勿用自來水沖洗。
被球K到、打架等導致眼部瘀青自行冰敷幫助消腫,冰敷袋輕輕放上去,勿重壓,避免眼睛受到二度傷害。
化學物品、藥物等傷到眼睛發生的當下立刻用大量乾淨的水沖洗眼睛至少 15 分鐘,再行就醫,就醫時最好能夠告知醫護人員化學物品種類、藥物的名稱等,以利後續的治療。
鉛筆戳到眼睛勿自行拔出,也不要用紙巾等物品擦拭眼睛,避免揉搓眼部,以免加劇鉛筆芯對眼部的摩擦及刺激,用覆蓋物保護眼眶周遭,儘速送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