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用水處理
在風災、水災、地震、主要供水管破裂的緊急事件發生時,自來水可能會停止供應,或是暫時不適合使用。
儲備緊急用水
人可以一段時間不進食,但是不能沒有飲水。理想狀態下,應確保每個人有72小時的水資源。
可參考下列儲水量:每人每天需約10-16公升的水,4 公升飲用,10-12 公升烹調與清潔。
選擇安全的水源
- 如果你知道或懷疑水不安全、不乾淨。請勿使用這個水源作為飲用、清洗、漱口之用。
- 如果可以的話,請使用瓶裝水、煮過的水或處理過的水,作為飲用、煮食和個人清潔之用。
- 請聽從地方主管機關、或是緊急指揮單位的建議,來決定如何處理水源以供飲用。
- 絕對不可使用冷氣機、除濕機(冷凝器)的水。
- 熱水壺裡的水
- 冰箱中用乾淨水做的冰塊(融化後也是乾淨的)
- 馬桶儲水箱中的水(無馬桶清潔劑等化學物質)
- 罐頭蔬菜、水果的水
- 泳池的水可以拿來做個人清潔、清洗之用,不可飲用
- 溪水、河水、湖泊有可能會被排泄物、化學物污染,如拿來飲用或清潔、清洗,可能會導致疾病。
- 雨水、小溪、河水、天然泉水等流動、清澈的水源,盡量取上游和上層的水,經過淨水處理後再使用。
- 在淹水的情況下,井水可能也會被污染。
- 如果對於水的品質有疑慮,請在飲用前做處理。
注意:
燃油、化學物質和核輻射物質污染的水,就算煮沸後也無法安全使用。如果您懷疑水源被燃油或化學物質污染,請聯繫所在地的衛生單位。
淨水
如果取得的水源看起來混濁,請先使用乾淨的布、紙巾、咖啡濾紙過濾,或是放置沉澱後,取清澈的部分來做淨水處理。
以下是幾種淨化水源以供飲用、烹飪和醫療使用的方法。
通過將水加熱至沸騰1分鐘是最可靠的殺菌方法,能夠殺死導致疾病的細菌、病毒和寄生蟲。
- 如身處海拔較高地區,請充分煮沸。
- 如果水的味道不好,可考慮用煮湯的方式來改善。。
- 缺點是需要額外的燃料,較耗能源。
- 濾水器是透過物理方式除去水中的污染物。
- 市面上許多濾水器能夠過濾掉引起疾病的隱孢子蟲和鞭毛蟲。
- 選擇濾水器時,請選擇過濾器孔徑1微米 (micrometer) 或孔徑更小的過濾膜,才能有效過濾掉上述寄生蟲。
- 攜帶式濾水器無法過濾掉病毒,且大部分的時候也無法過濾掉細菌。
- 請遵照攜帶式濾水器的指示正確操作。長時間不用時也須遵照指示保存。
- 經濾水器過濾出的水,需再添加碘、氯、二氧化氯等殺菌劑,來滅除病菌。
- 淨水錠能殺死造成疾病的病毒和細菌。
- 淨水錠體積小、重量輕且價格便宜,在登山和露營時非常方便也很常見。
- 建議使用政府核准的產品,並嚴格遵照包裝說明指示正確操作,以達到最佳效果。
- 二氧化氯淨水錠能殺死隱孢子蟲和其他病菌。
- 含碘的淨水錠或是其他的含氯淨水錠,可以殺死大部分的病菌,但不能殺死隱孢子蟲。
注意:
使用含碘淨水錠處理過的水,不建議給懷孕女性、有甲狀腺問題、以及對碘過敏的族群;同時也不建議連續使用超過3週。
- 在沒有乾淨瓶裝水,又無法生火煮沸的情況下,可以利用化學消毒劑,例:碘、含碘的藥錠或無味漂白劑。
注意:
- 大部分的消毒劑無法除去致病的寄生蟲。
- 可能懷孕的婦女、患有甲狀腺問題或對碘過敏的人不建議使用碘消毒過的水。
- 任何人一次連續使用碘的時間均不應超過3週。
- 使用UV燈或是太陽光能殺死一些病菌,但對於混濁的水效果不好,需要先過濾後再來照射。
- 水質淨化時間依各UV燈機型有所不同。
小提醒:
- 僅在傷口上使用純淨水。
- 在傷口上使用其他溶液(雙氧水/過氧化氫)必須由經過培訓的醫事人員決定。
生火
起火是野外求生的關鍵技能之一。火能讓你保持溫暖,並提供煮食煮水的熱源。學會如何起火與用畢後完全滅火是同等重要的事情。
您起的火很可能會導致周遭人與環境的危險。一不注意就會蔓延成野火。
- 隨時都有人看顧營火
- 確認生火區域的環境。小心確周遭是否有可能導致野火的枯枝。
- 生一個符合需求、大小適宜的營火。
- 確認風向跟風的強度。強風很可能將火星吹散,意外點燃周遭環境。
- 營火的地點勿太靠近帳篷 / 休息處,火星可能意外點燃
- 不可使用酒精、汽油這類化學物質來生火,揮發的氣體有可能會點燃。
- 勿使用河床的石頭來為圍住你的營火,石頭燒熱時可能會爆裂。
- 勿掩埋高溫的餘燼和炭,可能會點燃地底下的樹根,進而導致地上和地下的野火。 在營火旁把長頭髮綁好,鬆散的衣物扎好。
小提醒:
燒燙傷時該怎麼做(跳到燒燙傷)
生火前的準備
找一個地勢平坦,周遭還有空間的砂石地來搭建營火,如果可能,請在重復使用曾經生過火的地點。太靠近任何植被都可能讓火勢蔓延,即使是草地。
- 用鏟子劃開草皮,畫出一個方形的生火區域。
- 將方形生火區域劃成更小的方塊,用鏟子把草皮挖起放在一旁。
- 把挖起的草皮放在遠離營火的地方,並記得澆水。營火使用完畢後需鋪放回原地。
- 利用大塊的石頭、木塊、磚或是堆起小土堆,來圍出明確的生火區。這麼做除了可以防風外,還能將火跟灰燼侷限在生火區中。
發火柴、引火柴和燃料柴是生火的三大要素。在開始生火前,需先準備好足量的材料,以避免讓火無人看管。依據木材的粗細來分層放置,讓火苗慢慢轉移到更粗的木材上。
發火柴 | 引火柴 | 燃料柴 |
---|---|---|
小、乾燥、容易引燃的材料,但不持久。 | 約是火柴跟鉛筆中間的粗細的材料。 注意不要一下放太多,避免火苗熄滅。 | 擴大火勢並且維持燃燒。 針葉樹易燃,也容易劈成小木柴,缺點是維持不久。 闊葉樹不易起火,也不易劈開,但可以長時間燃燒。 |
如:木屑、鬆散的樹皮、乾草葉、松果、紙、火煤棒、火種。 | 如:樹枝、劈成小片的木柴。 | 如:較粗的枝幹,不超過手臂的粗細。 |
生火時應挑選乾燥的燃料,可以試著折斷來判斷,乾燥材料在折斷時會發出清脆的聲音。如遇雨,樹葉遮蔽處或是洞穴中能找到乾柴。營火升起後,可以將濕柴放在一旁烘乾。
點火
點火的方式有很多種,常見的有打火機、火柴、打火棒。
為確保點火工具在下雨或潮濕情況下也能正常使用,打火機和火柴應放夾鏈袋內保持乾燥,打火石則需要預先充分練習。
下列是自製簡易點火道具,市面上也有販售現成的點火道具或是火種。
- 防潮火柴:火柴頭沾融化的蠟燭油,待冷卻凝固後就可收起。使用前將蠟油刮掉就可點火。
- 凡士林火種:棉球或是化妝棉沾凡士林,放在小鐵盒中壓實,防水且容易攜帶。
起火
生火的三大元素是氧氣、熱能和燃料。如果少了其中一個,火就會熄滅。

- 蒐集生火需要的發火柴、引火柴、燃料柴。
- 選擇生火的地點來架柴
- 跪在生火點旁,背對風吹的方向,利用身體來擋住風,腳併攏來消除氣流。
- 擺放你的發火柴跟引火柴。
- 如果使用打火機或是火柴,點燃後將火拿靠近發火柴。如果是使用打火石、鎂棒,將打火石放在發火柴旁,削、刮的方式來製造火花來引燃。平時請先練習點火的技巧。
- 輕輕吹剛引燃的發火柴,提供氧氣。
- 慢慢增加引火柴,來擴大火勢。
營火的大小和類型,取決於你能收集到的材料和生火的目的。保留適當空間的架柴能讓空氣流通,生火更順利。
在不適合燃燒的生火地點,利用超過火堆大小的塑膠布做底。塑膠布上層可以鋪上一些土確保不會著火。土上就可以堆疊架柴。
以下介紹幾種常見、易搭建、易引燃且容易維持的營火
星形
簡單搭建也容易點燃的營火,可以懸掛茶壺在營火的正上方,也可將鍋子直接放在上方煮食。

- 找六根乾燥的燃料柴,擺放在地上成星狀。
- 另取三隻比手指略粗的樹枝,搭成立體的三角架。
- 在三腳架的周圍穿插較細的樹枝,架成一個棚屋的樣子,其中一面保留一些空間來插入發火柴。
- 開始燃燒後,可以慢慢的將擺放成星型的大隻燃料往火的中心推。
- 需有人看顧,適合守夜。
塔型
以堆成錐形為目標,容易搭建。


- 可將所有的柴靠在中柱上,沒有中柱也可以搭建。
- 保留一個空間不堆疊引火柴,方便最後直接點燃發火柴。
- 另取三隻比手指略粗的樹枝,搭成立體的三角架。
- 在三腳架的周圍穿插較細的樹枝,架成一個棚屋的樣子,其中一面保留一些空間來插入發火柴。
滅火
- 停止添加燃料,等待燃燒中的木材燃盡。
- 可以將比較大塊的木材敲碎,這樣會燃燒得比較快。
- 在灰燼上澆水,用一根長棍攪拌,確保所有灰燼跟火星都熄滅。
- 再澆一次水,並小心的確認灰燼的溫度已經降低到可以用手觸碰的程度。
定向
地圖介紹
在使用紙本地圖時,能在地圖上的說明/圖例找到協助閱讀地圖的重要資訊。
- 地圖名稱
- 該地圖涵蓋範圍和主要用途
- 地圖繪製日期
- 如有不同版本地圖,應選較新的日期
- 比例尺
- 地圖方位
- 確認北方位置
- 確認磁方位角
- 圖例
- 等高線和間隔
- 道路、河流、植被
- 人口稠密區 / 茂密植被
- 地標
- 地界
- 依據不同用途地圖會有不同的圖例
- 觀察周遭地理特徵、找出明顯地標,來判斷自己的所在點。
- 如果找出自己可能的位置,但不確定是否正確。可以透過調整地圖方向,透過比對地圖上的特徵,和你所看到的地理特徵,確認是否正確。
- 點與點之間移動時,使用可以步數做為測量距離的實用工具。
- 使用地圖比例尺來判斷兩點之間的距離,然後使用步數來估算你走過的距離。
- 左右腳各走一步,為「一步」。
- 身高、年齡、性別、地形、行走速度、習慣,都可能影響你的步幅。
- 平均成人100公尺走67步。
小提醒:
預先計算自己100公尺需走幾步,作為參考基準。
- 路線規劃非常重要,前往目標地點的路線可能很長,所以需要減少體力跟資源的消耗。
- 規劃時應規劃去程與回程的路線,並考慮替代路線,以及半路如需要時應如何返回。
- 別因為看起來是直走的路最容易規劃,而就讓自己置身險境。
確認旅程目的
- 目標是什麼?
- 例:取得藥品
- 離開現有位置的必要性。
- 例:有醫療需求,十分需要。
- 可能需要什麼物品?
- 例:需要裝藥物的袋子、路程中需要的水或糧食、通訊器材等等。應依據路線長短及情境做規劃。
- 由誰前往?
- 例:能確認藥品正確性的人、熟悉附近環境的人
規劃路線時可能會遇到的情況
- 大型障礙
- 預先調整路線,用直角方式繞過無法通行的大型障礙物。這樣較容易回到原行進方向。
- 檢查點
- 在路線上預先規劃明顯的地標作為檢查點,每隔一段路就能夠確認,自己是否有無偏離規劃的路線。
- 如果迷路,盡量沿著原路走回上一個檢查點。
- 都會地形
- 例:台北車站地下街,地下停車場、百貨公司連通空橋、跨越鐵道天橋
- 以上都會區常見立體地形,會增加地圖閱讀和路線規劃的複雜度。
指北針
-
將指北針水平置於面前。
-
將指北針指向行進方向,並將自己也面向該方向
-
以你計畫的方位角,或行進方向為你前方正中心
-
沿著地圖研究決定的方位角前往目的地
-
每隔一段時間,確認錶盤「浮動」自如,沒有卡住
-
每隔一段時間,確認你仍沿著想要的方位角前進
-
記得依據地圖上提供的磁方位角做方向修正
- 當我們打開紙本地圖時,需要先用指北針找出磁北。
- 將地圖上的圖北(或稱方格北)對準羅盤上磁北加上 5° 或 4.5°的方向。
- 這樣,我們就成功地將地圖擺放到正確的方位。
計算方式
北部地區 - 磁方位角(指北針) = 方位角(地圖) + 5 度 南部地區 - 磁方位角 = 方位角 + 4.5 度
原理
台灣的地理位置,磁方位角大約為-5°(北部)與-4.5°(南部)之間(2024年更新),每年會偏移些許。
繩結
繩結的種類相當多,在登山、露營、釣魚、攀岩、生活、急救各種情況下,有各式各樣適合的繩結。不同繩索材質也有不同的特性,應依據需求來選擇或準備。
繩索材質大致可分為傳統天然材質與人造合成材質兩大類。
現代的攀登、負重用繩索,都改以人造的高強度材質來編織製成,在選擇此類用途繩索,請特別注意要選購有製造商標,且經過UIAA 國際山岳聯盟 與CEN 歐洲標準委員會認證,確認繩索的防水性、防切割係數、耐磨性、衝擊力、延展性和墜落測試等等,而不同直徑的繩索,負重上限也不同。
材質 | 特性 / 用途 |
---|---|
棉 Cotton | 柔軟、水性強、易腐爛、不耐磨、負荷力低 用途:裝飾品、手工藝繩、燭芯 |
亞麻 Flax | 柔軟且堅韌、耐用服貼、抗縮水及延展影響、價格昂貴 用途:繩索、魚網 |
黃麻 Jute | 強度高、延展性低、價格低、材質粗、吸水性強、易腐爛 用途:一般麻繩 |
馬尼拉麻 Manila Hemp | 負荷力高、延展性較低、柔軟性佳、易受濕氣影響、不耐高溫、易腐爛 用途:繫船索、釣魚線 |
聚乙烯 Polyethylene (PE) | 輕量、抗水性佳、延展性低 用途:繩索、魚網 |
聚丙烯 Polypropylene (PP) | 輕便、堅固、有良好的浮力、不導電、不吸水、耐酸耐鹼;強度較弱、不耐熱、較硬 用途:滑雪繩、滑水繩、游泳池繩、電防護繩索等 |
尼龍 Nylon (PA) | 堅固耐用、延展性佳、抗磨損、抗霉耐鹼;吸水及遇酸後強度減弱 用途:纜繩、傘繩、網繩、拖車繩等 |
聚酯纖維 Polyester (PES, PET) | 抗磨損、抗紫外線、耐熱、耐腐蝕、不受水影響 用途:營繩、泊船繩、拖車繩、樹繩、安全繩、拔河繩等 |
常用繩結
最基本也是人人都會打的繩結。 接下來會以單結出發,衍生出各種應用。

單結延伸應用
連續單結
- 特徵:在一條主繩上,隔一段距離打一個單結,讓繩子上同時存在數個單結。
- 應用時機:緊急逃脫、攀登防滑使用。
製做出一個可以固定的繩圈環

單結綁在一個物品上,就叫半結。但是只打一個半結很容易鬆脫。

打兩個半結就能得到簡易的調節性繩結,可用於調整繩索長度。其特點是牢固可靠,解開容易。

可當作調節片用途的繩結。當營繩是拉緊狀態時,方便調整長度及鬆緊。繩頭的環固定於營釘上。

延伸運用
普魯士結
第一個半結繞兩圈,第二個半結也繞兩圈。這樣一來繩索摩擦力增強,這個結就不會滑移了。
半扣的繩圈可以塞一個小樹枝卡住,就不會一拉就掉。

可以當作拉緊的系統,一端用雙半固定,另一端用單結繩圈+半扣來拉緊繩子,在繩子很長的情況下用半扣來固定尾部